Monday, November 8, 2010

文化大汇演之杂感、长思、废写

出席了《第27届全国华人文化节》的重点表演 - “一个大马,万种风华” 文化大汇演

南院多久没有这么多人潮了,想想~有段时日。
昨天看见那些人群,有让我感温馨。

7点多,公众陆续移步到大操场观看节目
对于没有座位的形式,在观看时不时有耳闻一些人的抱怨。
很新颖,很特别。但是却有失策之感。

这样的文化活动,往往最能得谁支持?
不就是尊贵的乐龄人士吗?
看着那些阿公、阿嬷这样站着,其实有觉得怪可怜的。
如果真要响应游神的方式
回顾一下,大部分阿公、阿嬷们也有坐下喘息、坐在lorry、路旁、椅子的时候。
整个操场只有4大蓬,没错,坐的都是贵宾,然而,新山一路走过来,这些长辈级更是贵宾
准备一些椅子在操场不为过啊.....

7点多,另一个戏剧化的开始是下雨了。
好啦,抵消之前说的椅子了。
因为遮雨地方有限,没带雨伞的人也颇多
所以场面是大家避雨的避雨,离开的离开。
而我也首次的使用报纸遮雨
(话说,阿秀称赞星洲日报好,因为吸水力强,所以以后多多支持吧!)

这场雨从细变大,似乎无睹进行中的节目
这是陈老师、姚老师的眼泪吗?
若是,这是喜悦还是悲伤?
是为了帮助若有两万人来就裸跑的清水老师驱使人群
还是悲伤的说明这样的参与人数是你所预测得到。
是或不是,见人见智。

刚才看了南洋网的报导,颇觉有趣,
http://www.nanyang.com/NewsCenter/articleDetail.asp?type=N&ID=198187&SID=8&CID=16
因为这么多家的报导中,暂时(怕自己少看了其他)只有它说了这个小故事
“值得一提的是,新山华社举办活动有个“规矩”,即必须前往柔佛古庙上柱香,祈求活动当天风调雨顺。因此在大会主宾柔佛州务大臣拿督阿都干尼伉俪到场,点燃文化节火炬圣火后,柔州工委会主席陈联顺及林刚荣立即动身前往柔佛古庙上香,之后雨势果然开始转小。观众们纷纷撑起伞站在大草场观赏表演。 ”


是的,有些人看了后,一定会觉得荒谬、迷信
下雨就下雨啦~雨停就雨停啦。怎么就一定是跟古庙上香有关
这样的言语,其实一直都存在,当然最明显的还是存在于每年游神后的那场雨。


你可以说我迷信,因为下雨时,
我还真的问了阿秀,他们是不是没有去拜拜,不然怎么会下雨
我真的很迷信吗?
如果你认识我妈咪,不妨问问,她给你的答案绝对不会是这样


只是我认为传统、文化未必就是迷信,文化不一定就有迷信,既然一开始有了一些仪式,在很大程度上,我们只是在遵循这个传统。
有哪个表演不会在表演前就有一个祈愿仪式,尽管不拿香,其他宗教者也会使用自己的方式来祝愿这个活动成功。
再看,电影、电视的开镜仪式,必有全员上香、砍烧猪一幕。
你敢说这烧猪已标上迷信的标签?还是全员一定只是单一宗教者?
若砍烧猪是迷信,啊~烧腊档生意难做。
哈哈,别傻了,所以那些看了报纸后,总爱大声说一句:“无聊、荒谬”的人
嘘...小声些,这种说给自己听的事,不用太大声啦。


雨还是不停,我不想走,我想看。
因为演员们都在奋力的演出。
曾经是表演者的我知道在你拥有一个责任下,你一定会全力以赴。
不过身为观众的自己也意识到,如果再淋一个小时的雨,
我应该也会离开吧?
幸好看见了老好甲海,请他带我们到搭棚(那个到底应该叫什么?)里观看。
庆幸,周围始终有这样的好人。
因为,我不再清楚,我是否还可以保有这样对新山文化的热情超过10年。


文化汇演开始。
我一再的为半途离开的人惋惜。
因为你错过了一场在新山难有的表演。


我承认,这和10年前的《南方之路》差远了
什么都是一个马来西亚,全然是一个嘉年华的表演。
不过,再次想,新山这样大型的表演,下次在几时?
老一辈的执行、策划人老去之后,下一批策划的会是谁?
真是未知数。


时代变了,你认为今日的年轻人真的会看了报纸后,一起来参与?
我想要不是这场表演结合了游神里的舞龙舞狮元素,
那么人数应该会更少。
只不过,突然一想,搬来了人,但搬上不对的人....似乎也没什么意义....(乱想~乱想~)


每每看见合唱表演,
都会让我有一丝遗憾
为什么该坚强反对、抵抗的时候,我却总是懦弱
数数生命中,我似乎失去了一些我喜欢的乐趣....


这场雨一直的下,虽然令人痛苦
但是意想不到的它带来了一种效果
有搞笑的,那就是游神那幕,因为游神时都没下雨嘛...哈


另外的就是我难以忘怀的
一个是表演者吟唱著《易水寒》,那长长的袍,配上24节令鼓声与灯光必然已有一个效果,然而当下的那场雨,更添悲壮。不知这是否是在说陈老师呢?
因为在观看的同时,脑海中突然闪现安老师在被我采访时,一直说的“陈老师是圣人啊,现在去哪里找圣人。圣人啊!”
根据此诗出处,当然我不是说陈老师是刺客,
只不过总觉得刺客其实不一定就是贬义,他们出现的时光不长,但每行之事,所刺之人都非泛泛之辈,因此总能让人难忘、震撼。也因对象非泛泛之辈,因此其下场难免悲哀。
这给我一种即钦佩、尊敬又有惋惜之感,而对于陈老师,我也是有如此想法,
所以才来乱对号入座。


至于另外一个也是24节令鼓表演,因为下雨,所以听到的鼓声似乎稍微低沉
空间之大,激昂感减弱。
但透过布幕,每一响的击鼓,那在鼓面上的水珠都会跳跃起来
配上舞台的灯光,
我,是被迷住的。
它的跳跃弥补了鼓声的低沉,
展现了更活性的一幕,若没有此雨,我的视觉上似乎就错失了这大美景。
不过,这段表演时,陈甲海那家伙一直在我旁边说:
“惨了,惨了,鼓坏了...要赔了”
现实的进入,总是会破坏美感的啦 ==|||


接下来的舞蹈,每3位舞者聚于一囊,艰辛的要脱胎而出
最后,那久久的baby哭声,有些人才发现哦~原来是一个生命的孕育。
每个人总要经过这一过程才能出现,国家没有这些人也不成国。
这个艰辛的过程未必只反映在生理上
其实国家族群间的隔阂似乎也是如此
只可惜,婴儿早已健康出生
族群间各自的思想却似乎还在各自的囊中挣扎。


最后的最后,阿牛的歌曲《桃花朵朵开》响起
所有表演者一起跳舞。
或许老套,但至少达到凝聚的效果
不过运用了阿牛这首歌曲。
歌曲首句
“我在这儿,等着你回来,等着你回来看那桃花开”
撇开桃花,是否华社有默默希望大家都回来,一起重振华社呢?


插播:近距离看烟花的感觉好好,我就是喜欢烟花~烟花~


或许会说借这个华人文化节来拍些马屁。
但是拜托,谁说华人文化节就一定是要全部运用含有“华人性”这标签的事物才行
老天啊~开通些吧。
可别在那囊中,自我得意而窒息而死啊~


真的,它绝非最好的表演
但是,是个令人可以感动的表演
感动的点不在于那些节目,而在于参与者的努力与心
这当然可以当做是一场表演,充其量满足你的视听觉
但是人之内部构造,环环相扣
这样的视、听觉,促其你的脑袋回忆、反思
影响了你的心,其实还是很重要的。
或许节目内容暂时停滞不前,
但一切感动过后,还是会祈祷下一群人的出现,
创作一些新的生命,来丰富这老老不断的文化吧。


不要问我,看了汇演后会爱马来西亚吗?
就好像你看了某男人的一只眼后,就马上嫁给他吗?
哈哈...那是愚昧
我还是老话一句,
别问我爱不爱国,我只知道,我爱孕育我的土地,
哪里培养了我,提供了我的回忆,那么不管身在何方,我始终爱它。
我虽胖,但那土地应该不需运用到全块.....
简言之,我还是爱新山啦。
谁叫我是情感主义者呢。

No comments: